上海越剧院庆祝越剧改革七十周年的压轴巨制《舞台姐妹情》由于众多国宝级老艺术家的加盟变得超级火爆,6场演出票一天半全出完了,而且不分价位,所有的位子都卖光了。抓狂之余我果断打电话,找该找的那个人,果然,会叫的娃有戏看,我成功的拿到彩排演出的7排1座的贵宾票,而且边上挨着上越的御用摄影师,咱也能跟着蹭蹭拍照片(进场时工作人员说是禁止拍照的,不过后来打光板上写的还是禁用闪光灯)。
就戏而言,框架就是电影《舞台姐妹》的故事,有所改动。增加了许多人物,以便众位老艺术家合理出场;改了结局,以便最后徐玉兰与王文娟二位熊猫上台。这样的好处自然是大角儿众多,像电影《开国大典》一样,几分钟一个明星,观众叫好声简直就没断过,这种状况明显打断了剧情(包括观众的情绪);而剧中两位女主角分别由三组演员扮演,三组演员风格各异、流派各异,所以演出来根本就不可能是同一个角色。所以综合来说,这戏就是一份七宝玲珑的高级拼盘,真材实料、花样繁多,但味道混在一起,中看不中吃。作为一个戏迷来看,这戏并不好看——可戏不好看怎么还拼了命的抢票呢?只因看的不是戏!
周宝奎, 94岁;徐玉兰,93岁;王文娟,88岁;毕春芳,87岁;郑采君,84岁;金采风,84岁;孙正阳,83岁;尹小芳,83岁;筱月英,82岁;吕瑞英,81岁;孟莉英,80岁;张国华,76岁;曹银娣,75岁;史济华,74岁;秦光耀,74岁;蔡正仁,73岁。。。看看这张演员表,算算这些演员的岁数,耄耋老人啊,他们平时走路可能都要人搀着,现在再度登台,为我们展示他们最美、最精神的一面。人老了记忆力会衰退,他们得多少次排练才能记得准台词啊?这是我们祖一辈的老人,本该在家看儿女们戏彩斑衣的他们,粉墨登场,一丝不苟的演戏给我们看。为了什么?为了70年前越剧改革的前辈;为了70年后江河日下、妖魔辈出的越剧;为了我们这些越剧迷们能再看一眼心中真正的大神!
这戏会演六场,老人们这样六场盯下来,不知道吃不吃得消。六场以后呢?上海越剧院已经祭出了最后的法宝,接下来怎么办?中生代已经过了黄金时代,新生代还远没有达到中生代的水平,某些院团则妖孽叠出、观众不堪其苦。。。芜杂的环境下,越剧走向何方,如何发展,谁来回答?
不得得啦,上图!
徐玉兰与王文娟的几张:作为少年时听着《红楼梦》的磁带走入越剧大观园的戏迷,徐玉兰与王文娟代表着我心中的越剧,她们的声音从我耳边唱到我心里,三十年不曾变过。不然我也不用上窜下跳的找票了——平心而论,我极少极少主动找人家要票子,好戏我会自己买,烂戏我压根不看。这次就为了再看一眼我心中的宝黛,以后想再在舞台上看到她们,估计会很难了!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