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戏游诗酒影

一苇的新博客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苏轼[水调歌头——中秋] 赏析  

2013-05-12 01:14:06|  分类: 一苇读书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苏轼作为我最喜欢的词人(没有之一),传世作品名作多多。近日逢友人为了演唱[水调歌头]一词,与我讨论此作到底是不是有“伤感”,有的话有多少。。。不觉勾起我“赏析”之瘾。

  原作全文如下:


丙辰中秋,欢饮达旦大醉,作此篇,兼怀子由。 (序言)

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?

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


  先说序言,序言是一首词作的前言,主要用于背景介绍。由序言可以看出,此作作于丙辰年也就是宋神宗熙宁九年,公历1076年,当时苏轼同学39周岁,在密州任太守。中秋佳节,他喝了不少酒,一直喝到早上,有点高了——趁着酒兴,挥洒这篇千古名篇,来思念他的弟弟苏辙(字子由)。中秋是咱们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,最要团圆的节日,最思念亲人的节日。此时的东坡双亲皆逝、发妻亡故、弟弟在陈州(今河南周口淮阳县),酒后半醉之际,想必会想起这些不在身边的亲人。



  上片以问句起笔,劈面而来。中秋咏什么?月亮嘛!那么这样的明月几时才有啊?把酒问天这句凝固成东坡的塑像,历久弥新。接下去由“天”想到“天宫”,想到御风而行的仙人们,他们又不老又不死,大概连今天是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也不记得了。但天宫是高的,是冷的,那句“高处不胜寒”说出了多少呆在“高处”的人的心声啊!就算有嫦娥姐姐跳起舞来倩姿弄影,也是如此的凄清,何似在人间啊?又以一个问句结束上片。字面上来看,上片没有什么难解之处,但“高处不胜寒”这样的佳句,足以震慑古今。



  下片紧承上句的“人间”来写,人间的月亮。那圆圆的月亮转过朱阁,低入绣窗绮户,照着那个失眠的人。“不应有恨”,那么还是有“恨”的,恨从何来?不说政事、不说家事、不说亲情、不说爱情,只恨那月亮不总像离别的那会儿那么圆!有些孩子气的话,孩子般率真的情感,才更能打动人。接下来的几句便把此作提升到了千秋不朽之境了——人总是有着悲欢离合的际遇,月亮也会有阴晴圆缺的变化,这种事情,古难全。这是在开解自己不应该有的那点“恨”,劝别人也劝自己(是不是真劝得了是另外一回事儿)。结句说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的视野则更加开阔、洒脱——只要大家都长长久久好好的活着,千里万里我们都看着同一个月亮,享受着同一片月光。



  从作品的创作时间上来说,正是他中年之际:事业小有所成,见识也丰富了,性子也磨下去一些了。从艺术风格来说,我觉得此作写于东坡自豪放往平淡转型之际,作品中有着豪放一派的影子,比如“把酒问青天”“我欲乘风归去”之句,但大方向上,已经不见了“左牵黄右擎苍”的飒然之意,他已经不再年轻了,明月悠然照着,酒后有着淡淡的伤感(这个我深有体会),但他已经学会了自我排解——这不能不说是东坡性格中很精华的部分,有这个秉性来垫底,他今后黄州、惠州、儋州一路的“下放”生活才能顶得下来,他词中相当作品都能看到这种哀而不伤、悲而不怨的人生态度。更了不起的是,他能推己及人,由一人所感,想到一生如此;由一人赏一月,写到人生的哲理、世界的变化。这样一首词便升华到了哲学的范畴,令人读之难忘。



  词作上片空灵,一派出尘之气(听听王菲的唱也有这种感觉);下片则沉稳淡定,富于哲理、娓娓道来,把中秋之月的精华写到极致,把中秋之情的复杂与丰富也写到了极致,实在很赞!



  最后我想说,要演唱这首作品,首先要平静淡远,不要矫情也不要煽情,无情自然不成但用情也不必太深;装饰音宜少不宜多,因为词作本身字句极其简单,完全不需要注释(这是我说的言浅意深之最高境界);演唱风格上应该沉稳朴拙,不必求新求高求花花就好啦!



2013-5-12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645)| 评论(13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