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戏游诗酒影

一苇的新博客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由“武戏吸引孩子进剧场”说开去  

2012-06-24 18:03:25|  分类: 一苇说戏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《戏曲百花园》中有一网友发贴寄信给逸夫舞台领导,希望能多演武戏来吸引孩子对京剧的兴趣,从而吸引更多的孩子进剧场。想法自然是好的,也应该是有效的——抛开票价问题不说。但由此我却想到了几句闲话,在此说来:

 

1、武戏专场宜精不宜多:武戏专场不常有,好的就更少,固然是长靠短打各具风采,武生武旦各领风骚,但一晚上叮叮咣咣的四折子武戏看下来,说没有审美疲劳是假的,很累的。而且无论是从戏码安排(武戏折子少啊)还是从剧场效益来考虑,院团方面和剧院方面都不会大量安排武戏专场——小戏不抓人,大戏费时费力费人员还容易出错,所以说武戏专场宜精不宜多;

2、武戏演员流失严重:武戏演员学戏苦练功苦出名更苦,一个班里能出一两个角儿就不容易了,大部分都是毕业之后就成了龙套;这么凤毛麟角的武戏演员还不断的有“叛逃”到文戏队伍中的,有的是身体所限(如受伤、年龄),更多的则是时代所迫:文戏演员带张伴奏带就可以出去唱两段挣几个零花钱,武戏演员不行;文戏演员可以交流到别的院团“走马换将”什么的,武戏演员则至少得带几个上下手吧;更要命的是评奖要有新戏,新戏主角怎么也得有个成百几十句的大段唱,武戏演员唱不了新戏就不容易得奖,那么随之而来的评职称、涨工资乃至各种福利都要落于人后乃至遥不可及。如此种种,怎么能让场场汗湿重衣的武戏演员安心舞台;

3、京剧从娃娃抓起,吸引娃娃进剧场固然是一个方面,但平日的传统文化熏陶、传统审美教育更是必不可少,让孩子们看从武戏的热闹与新奇中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忠、孝、礼、义比看戏更重要。而且也只有真正的理解了京剧背后的精神之美,那时对京剧的喜好才是真正的喜爱而不仅仅是一时的新奇。

 

唉,所以想着容易,真的做起来,还是蛮难的!

 

 

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96)| 评论(1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