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戏游诗酒影

一苇的新博客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(原创)我看吴凤花、陈飞版《梁祝》  

2008-05-02 01:38:54|  分类: 一苇说戏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生书熟戏,过去的人是很会享受。戏要熟的才好,熟悉的情节、熟悉的旋律、熟悉的唱词、熟悉的演员、熟悉的情感,这些会带着你不由自主地进入一种境界,一种戏我两忘的心境——比如今天的《梁祝》。

这戏是我最熟悉的越剧之一了,正因为太熟悉这个,导致我完全无法欣赏茅版的,就像《红楼梦》只能听徐、王组合的,《上天台》只能听李少春这一路的一样,心与耳共同熟悉了的东西,非常难以被打破。

今天的演出实在太赞了,我赞,我赞不绝口;我激动,我兴奋,我感动,我感动得泪都不敢流,因为纸巾用光了。

范、傅组合的《梁祝》被我一向奉为《梁祝》故事的极品版本,无法可改无处可改,而且其他的各种版本证明:凡是后来被人改过的地方,都成了垃圾!

今天的戏真好,第一自然是本子好,裁剪得当;

第二是两个演员太棒了!吴凤花自不必说了,今天的观众大概有七成是冲着她去的。花花嗓子好,宽且亮还有厚度,越剧圈子里算是极为难得的了。而且今天她的嗓子从头到尾都保持着极佳的状态,高低适意张驰有度,没说的了!还有花花的身段漂亮,脚下稳、腰肢柔,整个身型稳健刚毅又不失柔韧之美。花花对人物的诠释也很好,特别是《楼台会》,她把梁山伯从喜到疑到惊到怒到哀,一步一步一层一层,不仅仅是通过身段、语言等外在的东西,还有人物的眼神、情绪这些内在的东西,我觉得她真的是在用心演绎这个人物。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,这是两个人的故事,其实准确地说应该把祝英台放前面,因为她是一号,是核心人物,所以梁山伯的演员再强,如果祝英台撑不住(比如茅版),这戏还是成不了气候。而陈飞恰恰是能与吴凤花相“抗衡”的好演员。她的嗓子也相当地棒,身段柔美,加上水袖的功夫,人物在台上特别有张力。这样旗鼓相当的两位好主演,是这出戏成功的大前提。

第三就是两位演员配合默契,几乎能算得上“绝配”了。所有的对手戏,从《结拜》到《十八相送》再到《楼台会》,每一句唱、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眼神都能正好送到对方手里,那么合适,那么自然,一切都恰到好处。这样的程度,不是一年半载能配出来的,啥都是原配的好啊!记得在《十八相送》的结尾处,伴唱唱着“十八里相送到长亭”,两位演员的表演一下子由动转入静,由外转入内,节奏慢了下来,动作也小了,只有彼此凝视着对方,那种深情款款的情态,非常有感染力,我的眼中瞬间就充盈了泪水。而《楼台会》中吴凤花那一句“你可知我一上奔得是汗淋如雨”,我差一点就“泪如雨下”了。其实这段我早年听录音听了很多遍,后来也看过包括吴、陈在内的诸多演员演出的录像,还有别的演员的现场演出,都没有那么大的冲击力。细想来,不仅仅是演员演唱的功力,还有两个人的眼神、表演,她们完全把我带进了戏里——而这种感觉看茅版的我想找都没找着:(

还有一条不能不说的是,范瑞娟先生今天亲自到现场看戏了!老太太八十多了,鹤发童颜,精神好得很。她坐在一排,我坐在五排,从后面看着老人家抬着满是白发的头,认真地看学生演出,我不知道她会想些什么。会不会想起自己的某一次演出?抑或想起来了刚从鬼门关前转回来的老搭档?我承认,是我想起了傅美人。

任何演出似乎都很难绝对完美,今天陈飞《记得草桥两结拜》那段漏唱了一句词,而场次之间换景的时间有些长,形成了强制性的“中断”,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情感的连续性。虽然如此,这样的戏看一场也足以记一辈子了!预祝她们明天晚上的《沉香扇》演出成功!

 

2008-5-1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296)| 评论(9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